徐直军:华为不造车,但会造“好车”
2020-09-28 10:30来源:车云
从2019年上海车展宣布进军汽车行业,到2020年再次参加北京车展。华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拿出了包括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三电系统、智能车云等几乎全套智能车解决方案。技术储备之丰厚、执行力之强大,不禁让所有人都感叹不造车的华为更加让人可怕。
在燃油车时代起步较晚的中国,这回在即将到来的智能电动车时代终于与全球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处在领先地位。这个时候,有华为这样一家深耕基础技术的世界级玩家参与其中,将会显著提升中国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就像百年博世间接推动了像大众、奔驰、宝马等一批立足德国、面向世界的全球车企一样,华为是否也能加码一批中国车企快速从中国走向全球?令人期待。
9月25日和9月26日的两天时间,华为用一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和参加北京车展,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集中向外界传达了华为对汽车行业的理解程度和现阶段的成果。
今年已经花了5亿美金,暂时不考虑盈利
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了智能车解决方案BU部门。发展至今,这个部门的人员已经扩大到4000人,超过大多数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团队规模,只比蔚来汽车的团队小。可以看出,华为对汽车领域的投入是真金白银地往里砸钱,而且这种投入还在持续不断地扩大中。
华为今年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投入已经达到了5亿美金,而且短期内不会考虑盈利。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华为对待每一个产业的态度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从立项到开发,再走向当期盈利,最终实现累计盈利的周期中,华为将这个周期定义为平均八年。
也就是说,华为将智能汽车业务的盈利时间点定在2027年左右。在2027年之前,华为都将持续不断地向智能汽车业务投入真金白金。
而且,华为只投资技术,不会做股权生意。前不久,外界传言华为将会投资长安蔚来。徐直军对此也做出回应——
至少目前没考虑过,就像华为这些年一直坚守不投资运营商这一原则一样。但是也有例外,比如中国电信当年在上市的时候,由于遇到资金困难,主动找华为要投资。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华为成为了中国电信的一个股东,不过后来完全退出了。
所以,华为目前不会考虑投资一家车企。如果我们投资了A企业,那就会被说不平等对待所有客户。但是在未来,如果有一家企业遇到困难了需要华为的支持,那么华为也会慎重考虑。
总体来看,华为目前还是会借助自己的通信和计算优势,帮助企业“造好”车,造“好车”,未来将会适时而定。
经过了一年多的密集投入和不断探索,华为目前已经可以拿出一整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其中的核心是改变传统汽车中的E/E架构,转换为华为提出的CCA(计算+通信)架构。这个架构的显著变化是大幅缩短了传统汽车的线束,是实现软硬分离(硬件标准化,所有的功能靠软件实现)的基础,也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
这个透明车,基本集成了华为目前在智能汽车领域中的技术
目前,华为围绕着CCA架构理念,已经开发出了三个域控制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电动系统)和三个操作系统(智能座舱操作系统鸿蒙HOS,自动驾驶操作系统AOS和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
1、智能座舱
华为做智能座舱的出发点是让手机支架彻底远离汽车。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座舱产品部总经理王庆文说:“用户买手机支架最主要的目的是在车上用手机导航。导航在手机上的体验比在车机上好,更新更快,用户当然选择手机。这正是我们想扭转的。所以关键是,要保证多场景的一致性体验,车载应用的体验做上来了,用户上车了,没必要再打开手机了。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应用能够常用常新,硬件能够即插即用,持续更新。”
对此,华为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包括鸿蒙车机OS软件平台、鸿蒙车域生态平台以及座舱智能硬件平台。
相较于业界其他的座舱OS,鸿蒙车机OS是第一个真正为智能座舱开发的中立开放式OS。针对座舱域,鸿蒙车机OS在鸿蒙手机OS的基础上做了大量针对性定义和开发,包括增强或新增加了图形,窗口管理,电源管理,安全管理,硬件驱动管理等12个子系统中间件,车控类API以及能够提供座舱很关键的视觉、语音、音效、AI智能和互联等能力的HMS-A服务框架与core Kit,使开发者更容易进行开发,应用功能相比手机进一步增强,以提升用户体验,并且通过软硬件生态集成,大幅度缩短主机厂的开发费用和开发周期。
与提供手机服务框架HMS类似,华为通过鸿蒙车机上的HMS-A(Huawei Mobile Service for Auto)开发服务框架为开发者提供全场景融合感知、决策与控制的能力。在视觉层面,结合外设和算法的能力,可以提供“人、车、路”的精准感知服务,同时华为在业界拥有领先的拍照能力,通过算法和外设伙伴摄像头的同步研发推进,可以大幅提升车载摄像头的拍照能力。在语音方面,华为通过特有的声源定位、拾音降噪、MIC阵列等技术,结合AI算法,实现车载垂域应用的良好语音体验;音效层面,华为一直致力于通过较低成功本的硬件和强大的算法来实现车载影院级音乐厅的效果。
2、自动驾驶
数据驱动自动驾驶,这是华为开发自动驾驶的核心逻辑。而驱动数据的大脑是华为已经发布的MDC中央计算平台。现在,MDC已经成为了华为的系列产品。
9月25日,华为发布了全新一代MDC 210与MDC 610等系列产品及最新的生态发展计划。华为全新一代MDC车规级级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基于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VOS及MDC Core,可覆盖L2+~L4级别的乘用车、商用车、作业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新一代MDC系列产品具有“全系、安全、协同、开放”的独特优势。其中,所有产品采用统一的硬件π架构,提供48~160 TOPS强劲算力的系列化产品,配套持续升级的操作系统AOS、VOS及MDC Core。
安全方面,MDC系列基于六维度全面可信设计,通过R-Lock双冗余互锁架构与多重可靠性设计,提供接入/平台/应用3层信息安全体系,抗振、防水防尘、防电磁辐射,满足ASIL D/CC EAL5+的车规级安全认证要求。
可协同方面,华为Octopus与OceanConnect平台,提供丰富的仿真与训练服务、高精地图云服务、OTA升级、车联网服务、远程运营管理等功能。通过与MDC的无缝对接,实现训练仿真协作,算法研发效率提升,以及实现车路网云协同,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
开放方面,MDC平台硬件遵循传感器、执行器等主流接口标准,MDC平台软件通过MDC Core对外开放丰富的API能力,与传感器、执行器及应用软件算法等产业链生态伙伴全方位合作,提供线上线下赋能培训,帮助生态伙伴快速构建多场景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最近一年多来,华为MDC已与产业界的50多家主机厂、Tier1、应用算法、传感器、执行器等客户及生态合作伙伴,在乘用车(L2+)、商用车(智能重卡、港口物流)、作业车(无人矿卡、无人配送)等领域,均已实现了基于华为MDC的可落地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在现场,华为对外展示了一款透明汽车,其中的银色部分是华为的计算平台,黑色部分是华为自研自产的传感器和雷达系统。在这个汽车上,华为总共配置了3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1个双目,12个单目),6个毫米波雷达。
其中,3个激光雷达全部分布在车头位置,左中右各一个;13个摄像头中双目摄像头分布在反光镜的前面,其它12个摄像头分列车身四周。华为表示,这种冗余配置的核心是提高安全性。
3、电驱系统
在9月25日,华为还同时对外发布了多合一电驱动系统DriveONE以及业内首款超融合的动力域解决方案。
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不仅集成了BCU、PDU、DCDC、MCU、OBC、电机、减速器七大部件,实现了机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同时还将智能化带入到电驱动系统中,实现端云协同与控制归一。
这套系统的核心还是高安全和突出电动汽车专有的大空间。华为表示,华为将领先的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融合创新于电动汽车的电驱控制、电池安全,及三电故障预测等领域。
比如,这套系统可以连接到云端,实时监控电池的安全。如果电池出现故障,它能提前发出预警并向车企或者用户发出报告。华为三电云服务还能提供热失控预警服务、电池健康度评估服务、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服务,以及云端可视服务。
4、华为智能车云
现如今人们如此离不开手机的原因是因为手机时用时新,未来的汽车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能保证手机或者汽车能时用时新的基本保障是,得让它们连接到云端。如果没有云端技术支持,手机上的APP就无法实现更新。手机如此,智能汽车亦是。
对此,华为发布了智能车云服务2.0,其包括四大子服务方案:自动驾驶云服务(HUAWEI Octopus)、高精地图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和V2X云服务。
其中,自动驾驶云服务——华为八爪鱼(HUAWEI Octopus),提供数据服务、训练服务、仿真服务,三大服务贯穿自动驾驶开发、测试及商用优化的全生命周期,形成了以数据为驱动的自动驾驶闭环方案。
高精地图云服务,提供了存储与应用合规、自动驾驶应用支撑、高精地图分发、动态地图数据分发和高精地图数据安全5大服务能力,服务于车联网位置应用、智能网联产业园区、自动驾驶仿真/运营和自动驾驶服务等四大场景。
华为的理念是与全国的图商、车企共同完成布局全国的高精地图。目前华为已经获得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意味着前期华为有能力率先完成在一线城市布局基于L4自动驾驶测试的高精地图。
华为车联网云服务则可以帮助车企构建人与车的联接。实现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数字化部件的状态数据和故障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形成统一的智能车辆数据资源池,再基于云端强大的AI和大数据能力,深挖数据价值,实现数据资产货币化。
华为V2X云服务除了提供基础的V2X联接使能、设备管理、事件管理、数据管理等能力之外,还为为无人驾驶车队提供车队协同、路径规划、统筹调度等能力,实现了全域感知和全局策略控制,仿佛为智能网联加上了一个云端大脑。
通过构建开放的服务化平台能力,能有效帮助企业构建智能网联场景生态。加速V2X在港口、机场、矿区、工业园、试验区、高速公路等场景的应用,推动智能网联商业正循环。
总之,华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基本布局覆盖智能汽车全产业链的技术,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落地成果。从2021年底开始,华为的以上想法将逐渐上车。届时,也许人们会作出一个判断:不造车的华为更可怕。
责任编辑:新交通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